首页

美脚社区女王

时间:2025-05-28 12:06:46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35096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监狱曾两次希望再审的湖南“班主任奸杀女生案”

马来西亚华人在中秋节时一般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、吃月饼、提灯笼游行。吉隆坡一些地方会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,除舞龙舞狮外,载有“嫦娥”“七仙女”的花车会漫游其间,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,非常热闹。新加坡则会在唐人街牛车水、裕廊湖花园、滨海湾花园等地举行中秋庆典。

石破茂当选日本第103任首相 中国外交部回应

2003年4月24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从淳安县城颠簸60多公里“搓板路”,又坐半小时轮渡,再绕100多个盘山弯道,辗转来到下姜村。

传承200余年“敛巧饭”北京怀柔出锅 邀市民欢庆元宵节

进入新时代,南沟村人再次解放思想,在脱贫产业的基础上布局乡村振兴,发展生态旅游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,无边林海又成了村民的“金饭碗”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、所长,“中国研究中心”中方副主席陈光金在开幕式上做题为《AI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其收入分配影响》的报告。他指出,当前中国AI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,也对社会各方面,尤其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已进驻29家单位 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进驻即将完成

据了解,都昌县是滨湖大县,24个乡镇中有21个临湖;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,湖岸线长达308公里。由于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,再加上近几天的南风压制,湖面垃圾明显增多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